—— 桂林三金董事长邹节明专访
来源:2018年2月7日 网易桂林
在一切以讲求速度、削减成本而换取利益最大化的时代,匠心精神是一种奢侈品。
对于匠心,我们需要敬畏和传承,唯有始终如一的极致淬炼和不断创新,方能成就匠心。
邹节明用50年的时间,为匠心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。
2016年,桂林三金入围《中华民族医药百强榜》,排名第27位。
2017年,桂林三金建企50周年。这时的桂林三金是国内外知名的医药研发、制药企业,它拥有自主研发的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品种42个,国家基本药物品种55个,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1个,国家中药发明专利52项;产品远销国内外,深受业内的认可。
桂林三金董事长邹节明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了自己和三金走过的50年:“其实我只做了一件事,那就是和桂林三金一起,探索创新现代中药的道路。”
50年,一人,一事,足可见邹节明的制药匠心精神。
邹节明的匠心精神,
是一种坚持的倔强,
是一种对古老中国精神的敬畏和继承,
也是桂林三金原本就朴实敦厚的底子。
他的匠心,是三金创业的第一块基石。
1966年,邹节明从大学毕业时,正逢国家要求大学毕业生延长一年留校参加“文化大革命”;后来,又有“四个面向”(面向农村、工厂、边疆、基层)大学生分配政策下发,这使得邹节明原来的分配方向作废。
邹节明早期工作照
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,邹节明没有参加文革,而是选择“面向”。他于1967年9月来到桂林中药厂筹建处。当时,中药厂还在筹建,他是厂里唯一的大学生。
当时的中药厂只是一个30、40人的小作坊,沿用的是熬蜡制壳、炼蜜为丸的传统生产方式,没有制药设备,就一点点摸索、自己制作“土装备”。由于经营体制、市场环境和缺乏创新等种种原因,当时中药厂的产品在业内丝毫不占优势,一度陷入困境。
即便在这种条件下,邹节明都没有减少在研究上的付出。工作时间,他和工人们一起流汗;工闲和休息日,他便一头扎进厂里简陋的实验室,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做研究与开发,对中药厂既有的产品进行优化和创新。在以他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带动下,中药厂成为当时国内最早生产中药片剂、冲剂的厂家之一,最初品种银翘解毒片、穿心莲片、桑菊感冒片、枇杷止咳冲剂等得到了业界的肯定。
邹节明任桂林中药厂厂长时期照片
随着研究的深入,邹节明敏锐地认识到,同质化的产品解决不了中药厂的问题。要振兴中药厂,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产品。
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。
1984年底,邹节明临危受命出任厂长,开始从事特色产品的开发。全面开始了他对中医药的创新之路。多年在中医药研究上的沉淀,让邹节明很快就找到了打开厂里局面的切入点。这是他和桂林市中药厂的第一个转机。
邹节明的匠心精神,
是一种信仰,是一种品质
是一份专注,是一份严谨
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气质,也是一种态度。
他一手将桂林三金带入了辉煌。
50年间,邹节明和桂林三金都在思索如何创新现代中药。这种思维模式深深植入到了三金人的骨血中。
1971年投产的新药“三金片”,就是他在遍访中医药典籍和民间验方基础上,受偶然所见的启发而开发出的一味新中药。
上世纪6、70年代,邹节明一次去外地出差时,在火车上偶遇一位老大爷,老大爷手里拿着几包刚从集市上买回来的药,说这种药治疗“急急尿”(尿路感染)的效果很好。邹节明听到后心中为之一动。在征询了老大爷的同意后,他打开了那个药包仔细查看,发现其中有三味主药,与他之前查阅医药文献时所看到的一个汤药处方有所重叠。他立刻意识到,这其中有很大的研究价值。
1994年邹节明获广西重奖研制推广科技成果有功人员特等奖
历经三年的研究,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的良药——三金片研制成功,并在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的科技成果奖,这使得桂林中药厂在全国同行业中逐渐声名鹊起。
对于三金片的成功,邹节明没有固步自封,他的眼光又放在了另外一个古方良药上。西瓜霜,原载于清代名医顾世澄的医学巨著《疡医大全》,曾被历代医家誉为“喉科圣药”。但在上世纪70年代,国内外按传统方法生产西瓜霜的二十多家厂家相继停产。因为依照古法炮制西瓜霜,程序复杂,特别是发霜时间长、受气候影响大、得霜率低、成本高、不能量产,这些缺陷直接导致了古方西瓜霜的濒临湮没。
独家创制西瓜霜炮制新工艺,将古法良方传承出新绝不是件容易的事,而由此培育一个中药品牌,筑起医药王国那就更难为。
邹节明艺高人胆大,迎难而上,在1976—1984年间,向医药科技难题——创制西瓜霜现代制霜工艺发起挑战。漫长的8年中,邹节明和研发团队连续遭遇制霜环境、提速产霜、产霜数量、产霜质量、炮制手段、辅药配伍等环节工艺难题的拷问、数以百计次的失败。
1986年桂林中药厂复方西瓜霜、西瓜霜润喉片在北京召开学术推广会
邹节明的现代制霜工艺终获成功,并获国家专利局保密专利授权。自此,三金成为国内外唯一实现西瓜霜工业化生产的企业,继而西瓜霜化身为一粒粉色小药片(西瓜霜喉片)面世,成为患者的最爱。其后邹节明带领技术团队以西瓜霜为原料,又研发出了包括桂林西瓜霜喷剂、西瓜霜清咽含片等西瓜霜系列产品。主打经典药品桂林西瓜霜喷剂、西瓜霜润喉片又先后技术改进4次、7次,使得百年喉嗓名药再度绽放异彩。
桂林三金(药业)集团暨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成立庆典大会
桂林三金,因为邹节明的匠心精神,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。
1994年西瓜霜系列产品被命名为“桂林第四宝”新闻发布会
邹节明的匠心精神,
落脚在创新上,也在坚持上。
匠心做药,良心做药的守则,
就是桂林三金半个世纪里的无声见证。
也将是他新纪元的起点和传承。
现在说起桂林三金,从20多岁的“新桂林”,到70多岁的“老桂林”,可谓无人不知。或许大部分人无法记起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,但对“三金片”、“三金西瓜霜润喉片”等却可娓娓道来。
1967年以来,桂林三金坚持改革创新,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,从一间中药作坊小厂蜕变成全国知名的现代中药企业。
50年间,邹节明研发出30多种中药、民族药新药,主持并参与研发的药品涵盖企业销售品种90%左右。“邹董事长认为‘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’所以对于药品原材料的要求非常高,甚至药材生产地、气候温度都要了解详细,以便控制产品质量。”三金员工对邹节明苛刻的制药要求印象深刻。
在外人看来,桂林三金被看成是一家很‘轴’的企业,远离取巧,不会变通,一直专业、专注地做一件事。而正是这样的“轴”劲,以及这种“匠心”精神,令桂林三金在中药领域一骑绝尘,成为行业标杆。
2001年邹节明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栏目记者采访
建厂42年后,2009年7月10日,“桂林三金”在深交所挂牌上市,三金董事长邹节明带领三金由自我滚动发展,迈入利用社会资源跳跃式发展的新时期。
邹节明曾做过桂林中药厂(桂林三金前身)工人、技术人员、科室负责人、厂长。至今,他除了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外,还有一个“总工程师”的头衔。“现在,我们邹工还会经常去实验室。”桂林三金一在职员工透露。
2009年7月,桂林三金成功登陆深交所,敲响上市宝钟
就如李宗盛在《致匠心》的词句:“世界再嘈杂,匠人的内心,绝对必须是安静、安定的。面对大自然赠予的素材,我得先成就它,它才有可能成就我。” 正是邹节明的这种制药匠心精神,成就了桂林三金,也成就了自己。
2014年,桂林三金在桂林临桂新区打造“三金中药城”。仅一期建设就投入了近10亿元,为的是给药品生产提供最好的环境,运用最先进的设备。在邹节明看来,中药城的兴建,能使现代新中药的研发和生产更为规范,更具可持续性。
另外,桂林中药城与临桂新城同步兴建,这也预示着桂林三金将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。50年的时间,对于匠心精神的坚守和领悟,让邹节明把“桂林中药厂”蜕变成了“桂林三金”,进而以“三金中药城”为新起点,向“百年三金”的目标稳步推进着。
50年时间里,邹节明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对匠心精神的信念和坚守,让三金依靠改革创新、科学管理,不断开拓进取,主要经济指标以21%的复合增长率增长,取得了几十年持续、快速、稳定、健康的发展。
2017年,是桂林三金建企50周年。
2017年桂林三金成立50周年庆典
在回顾50年间的历程时,邹节明说:“坚守、传承、创新”的匠心精神,是三金人最看重的基因,是三金50年来成功的秘诀,也是未来打造百年名企的秘匙。”
回顾过去的50年,桂林三金经历了东镇路艰难起家、三里店急速发展、临桂中药城再起步等几大阶段……其间企业一直稳步发展,并且实现了5次腾飞,成为了国内知名的品牌药企。
邹节明曾说过,三金今后要想从强到更强,走得更稳健、更长远,离不开强大的实业支撑。“一体两翼”的发展战略,将使桂林三金保持业内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。“一体”即桂林三金将坚持以中药制药为核心、为根基的医药产业为主体,“两翼”中的一翼指以生物制药为重点的生物技术产业,另一翼为大健康产业。
未来,桂林三金将秉承“创新推动医药进步”的企业使命和“敢为先”企业精神,突破创新,锐意进取,打造中国领先的医药制造集团,推动中药产业现代化、国际化发展,全力实现“百年三金、百亿三金”的梦想!
邹节明和桂林三金一起,不离不弃地走过了半个世纪。2018年,一部关于邹节明的传记《仁心金晖》即将出版,这位一手缔造了一个企业,或者说产业的传奇人物,身上有着太多的故事具备启迪性。有些故事,即便是对于媒体来说,都从未被提及过。
或许在他的传记出版后,我们又会对他个人及桂林三金,有更多、更深入的了解。
这本书,于他和桂林三金来说,既是对过往历史、文化沉淀的记录,也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到来。在此,我们深深地祝福:这个桂林城市产品名片能走得更远,致敬新中药创新路上的先驱者——邹节明!